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发脾气和不发脾气的爸爸妈妈,养出来的孩子差距有多大?

   日期:2024-04-03     来源:www.zg091.com    浏览:445    
文章简介:不久前和女儿逛超市,忽然传来一阵东西脱落的声音。循声望去,图书区的地上一片狼藉,旁边站着一个拿着书的小孩子和他的父亲,你看我,我看你。

不久前和女儿逛超市,忽然传来一阵东西脱落的声音。

循声望去,图书区的地上一片狼藉,旁边站着一个拿着书的小孩子和他的父亲,你看我,我看你。

女儿认出那个男生是她同学,拉着我去帮忙。

我本以为会目睹“大型训娃现场”,没想到却看到一番和谐的景象:

父亲负责捡书,男生负责把递过来的书摆到架上。

看到大家,父亲还逗趣:“这孩子力气大,只想拿一本,结果拽下来这么多……”

这位父亲的反应堪称典范:孩子闯祸后,可以心平气和地和他一块整理残局。

女儿非常是羡慕,问我:“母亲,你将来能否也不对我发火了?”

我回想起平时那些“揪心时刻”:

上学快迟到了,她还在“细细品味”着嚼了5分钟都没咽下的饭;

你讲题讲得热火朝天,她的手在桌下专心抠橡皮,一脸无辜地看着你;

放学回家写作业,一个小时要喝6次水,上5次卫生间;

每个情景光想想都叫人血压暴涨。

我不禁考虑:爸爸妈妈要怎么样平衡“生气”和“发脾气”之间的关系呢?

亚里士多德曾说:

每一个人都会发怒,这非常简单。

但向适合的人,在适合的时间,以适合的动机,用适合的办法,表达适合程度的愤怒,却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易事。

可见发脾气是个技术活。

“初阶”爸爸妈妈乱发脾气

孩子有样学样

周末,邻居家的孩子果果来找我女儿玩,可没玩一会儿两个人的建议就出现了分歧:

“娃娃穿这个衣服,要配这双鞋子才好看,快给她换上。”

“不,我不喜欢你那个,我要自己选。”

果果直接上手,非要给娃娃换她选的鞋子。

女儿没防备这招,气得大哭。

果果见状更气,把手里的娃娃狠狠地摔到地上。

待两个孩子平静下来,我问果果为何发脾气。

果果说:“妹妹叛逆我就发脾气,母亲就是如此的。”

果果家就住隔壁,果果妈吼孩子我是早有耳闻:

这么简单的题你不会?

字写成如此,重写!

下次再叛逆,看我不把你扔出去,养个宠物都比你懂事……

美国心理治疗师雷吉娜·帕利指出:

真实的爸爸妈妈会不耐烦,也会发脾气。但他们并不会任性妄为,也不会伤害和侮辱孩子。

孩子本身就是一个“情况百出”的存在,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没办法如爸爸妈妈所愿乖巧听话,有时甚至会在爸爸妈妈一个人顾不过来时“火上浇油”。

但即使如此,爸爸妈妈也不可以随便暴力地对孩子发脾气,更不可以将自己对生活的不如意迁怒到孩子身上。

尹建莉老师在《最好看的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说:

父母脾气大导致的后果是什么,大家大约可以如此描述:

轻度后果孩子逆反、消沉、多疑;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气暴躁,爱抱怨或抬杠,为人苛刻;重度后果紧急抑郁症,神经患者格。

不只这样,孩子还会不自觉的把自己遭受的痛苦“消化吸收”,变成他们对待其他人的方法。

美国布朗大学帕拉德教授曾做过一项为期15年的研究,研究对象是在爸爸妈妈情绪容易失去控制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的变化。

结果显示:儿时被爸爸妈妈通过吼叫来管教的孩子,成年后与男女朋友或配偶的关系紧张。

也就是说,爸爸妈妈负面对待孩子的方法会被孩子继承,成为孩子我们的行为习惯。

孩子从爸爸妈妈身上掌握怎么样表达情绪和诉求。

一个乱发脾气的爸爸妈妈,他们的孩子将非常难了解怎么样管理情绪,只能被情绪操控。

“中阶”爸爸妈妈从不发脾气

孩子存在教育缺失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件事改变了你的婴幼儿教育观?

答友@青青草推荐了我们的领会:

女儿有一阵非常喜欢用手扣插座孔,我每天追着她唠叨:“别碰、危险”都没成效,后来只好使胶布把插座粘上,算是暂时“解决”了问题。

春节期间她去爷爷家玩,回家后对我说:“母亲,我再也不碰插座了。”我高兴又意料之外,这孩子如何忽然想了解了?

原来在爷爷家时她又要扣插孔,幸好爷爷看到,大吼一声:“别动!”她才停下。

随后,一向温和的爷爷破天荒地冲她发了火。女儿哭得稀里哗啦,但这次教训也让她真的听懂了,将来再也没碰过插座。

这件事让她深思,平常自己对孩子每件事温和可能并不适合。

在孩子眼中总是看不到危险的存在,这个时候假如爸爸妈妈不需要严厉的语言让她了解其紧急性,就是爸爸妈妈最大的失职。

心理健康咨询专家李松蔚说:

“发火”在孩子的教育中有独特的价值。

成人对孩子吼叫,是传递一种行为的底线。假如不吼叫,孩子永远不了解什么行为是不被允许的,是越界的。

河南漯河,三个孩子在街上放鞭炮。其中一孩子将鞭炮扔进下水道,另一个孩子凑过去看。

瞬间一声巨响,井盖被炸得粉碎。一个孩子当场被炸死,另外两个也身受重伤。

当事人透露,这三个孩子均在七岁左右,爸爸妈妈都在附近做业务。

当他们赶到现场看到几分钟前还活灵活现的孩子,现在躺在血泊中再也起不来,伤心欲绝。

爸爸妈妈不可能不了解孩子玩鞭炮,但却没一次阻止孩子玩如此危险的游戏,致使了现在不可留住的后果。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

孩子犯了错误后父母不管教,便会给他们强化如此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你的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的后果。

爸爸妈妈在该管教时不发脾气,孩子就认识不到事情的紧急性,也就不会认真对待这件事。

这种对孩子的放纵,会让他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高阶”爸爸妈妈会发脾气

孩子收成成长

《去情绪化管教》一书中说:

对孩子有效的管教应该达成两个基本目的:

一是让孩子们听话,去做对的事情;

二是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道德判断能力。

在一期《父亲到哪里》中,戚薇的女儿Lucky站在一个带轮子的手推车上玩。

父亲告诉她,这非常危险,把她拉下来。

随后父亲要去拍摄第三提醒女儿:不要摸那个车,哪个知没一会儿Lucky就又上车玩了起来。

这下父亲发了火,命令孩子立刻去罚站。

Lucky仰天大哭,不断地喊着:“不需不需要”。

父亲没心软,克制着情绪说:“这个非常危险,我不叫你摸可你还是摸,就要罚站。”

这个时候Lucky沉浸在我们的情绪中根本听不进来,还是继续哭闹。

父亲等她安静下来,第三说明了自己发脾气是什么原因。

恢复理智的Lucky听懂了父亲的心意,表示“再也不摸了”、“我想要抱抱”与父亲和解。

这是一次成功的安全教育。

虽然父亲发了脾气,但并没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

有了这类心理上的保障,她能将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到修正我们的错误,得到成长。

不少爸爸妈妈在管教孩子时担忧发脾气会对他们导致不好的影响,这里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

1. 就事论事,不发泄情绪、不侮辱人格

孩子犯了错误后,爸爸妈妈给予指出是必要的,但切记要就事论事。

冷静地看待问题的产生,不要发泄我们的情绪,更不要把孩子的行为错误上升到人格层面。

譬如孩子没考好,有些爸爸妈妈会说:“对你说好好复习,你就是不听”,甚至下一句就责骂孩子“笨”;

孩子不小心丢了东西,被指责:“做事冒冒失失做什么都不可以,将来就是一事无成”。

如此的语言非但起不到管教成效,反而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伤,亲子关系愈加紧张。

2. 说理以外,更要打造情感连接

不少爸爸妈妈发脾气会专注于“讲理”,忽视和孩子的情感交流。

被如此对待的孩子会愈加不想和爸爸妈妈交流,甚至对爸爸妈妈心怀记恨。

《怎么样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说:

假如大家没真的的和孩子产生情感连接,无论怎么说,在孩子眼里都是虚伪的,都是想对他进行控制。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提出,要想与孩子进行情感连接需要分成4步进行:表达安慰、认可、倾听、反射你所听到的。

譬如孩子在被爸爸妈妈教育后心情沮丧,大家可以先抱抱他表达安慰,接着说:

“没关系,大家都会犯了错误,母亲小时候也会如此。”然后耐心倾听孩子诉说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并给于积极的回话。

如此,孩子会感觉自己依然是被关爱的,自己做出改变是有价值的。

3. 准时放过,不要纠结于道歉的形式

孩子犯了错误,大家非必要求他们需要说出“对不起”、“我错了”之类道歉的话。

由于道歉,特别是做错事情后的当众道歉是携带羞耻感的,是需要孩子放手自尊来争取他们原谅。

而对于自尊心强的孩子,就算他心里非常愧疚,也不好意思当面道歉。

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了解,孩子不说并不是他不想悔改。

他们会用其它方法来表达歉意,譬如眼神的交流、关心爸爸妈妈的话语、求抱抱等动作。

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不能离开爸爸妈妈的爱和管教。

这两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没爱的管教是冰冷的,不让人同意的;没管教的爱是放任的,不明智的。

愿所有些爸爸妈妈在爱孩子的同时,别忘了管教,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底线;

在管教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爱,让他了解即使是做错了事,自己也依旧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标签: 家庭教育
打赏
 
更多>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