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教育  家庭  学习  教育资讯  幼教  家庭教育  初中  高中  小学  家庭教育帮 

了解孩子知道成长最好期

   日期:2024-09-08     来源:www.lawuyo.com    浏览:547    
文章简介:只有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适合的时间里做合适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孩子二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父母就把与其同龄的孩子送去各种培训机构、兴趣班。

只有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适合的时间里做合适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孩子二三岁后,我发现周围的父母就把与其同龄的孩子送去各种培训机构、兴趣班。虽然我非常犹豫,但我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也只能送孩子去各种辅导机构。我感觉如此做不太对,但在什么时间应该培养孩子的何种能力,我真的不了解,只能随大流。”这位向我求助的母亲的困惑,也是不少父母的困惑。

“不可以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能是现在父母和老师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话对不对呢?既对又不对。孩子的一些能力和品质要从小培养,一些能力和品质要到合适他受教育的年龄再去培养。只有知道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不同阶段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在适合的时间里做合适的事,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到底“什么时间要关注孩子哪种品质培养”,而“什么时间孩子的行为大家不需要太紧张”,这就需要知道不同阶段的关重视点。

比如,婴幼儿阶段,教育的要紧任务是进步孩子的口语能力,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培养孩子形成人格的主动性,过早地把孩子送到各种培训机构同意小学式教育的方法,是极其不当的。

在小学阶段,需要家庭与学校一同关注学生成功感、勤奋感和自主感的培养,重在培养孩子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

以学习态度培养为例,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是培养好学习态度的要紧时期。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一种需要,假如不如此做,就会感到别扭、不自然。从脑机制的角度看,习惯是在重复出现的、有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是大脑皮层上的开心点之间打造起来的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好习惯一旦形成便比较稳定,而不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也比较难纠正。研究表明,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时与初中、高中时期的学习态度基本相似,这表明到小学高年级再去培养学习态度成效就已不明显了。

在中学阶段,需要教师和父母一同鼓励孩子同伴交往,引导探索和考虑“我是哪个”“我以后要干什么”等问题,让孩子达成“自我同一性”,即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进步的一些重大问题,诸如理想、职业、价值观、生活观等的考虑和选择,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假如学生不可以在中学阶段达成自我同一性,对将来进步就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此,假如不知道孩子各方面能力的进步顺序、不同时期的特征,就会使他们错过一些能力进步的关键时刻和成长契机。只有学会孩子的成长规律,把握孩子不同阶段的进步任务,才能降低教育的随便性和盲目性,抓住学生进步的要紧时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