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暖和的日子里,每次接儿子放学,我都会带他去学校旁边小区的游乐区玩一玩再回家,那里有不少小朋友,大多数都是跟他同一个婴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一块玩耍,打打闹闹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因此我并不在乎小朋友间那些所谓“矛盾”,唯独对儿子某些稍具攻击性的行为感到头疼,譬如不经其他人赞同就拿人东西,还死活不 还。所以每次去玩耍之前,我都会千叮咛万嘱咐:不许随意动其他人东西。但尽管如此,依然会出情况。
一天儿子去玩,我照旧坐在旁边看书,不经意间抬头,发现滑梯上儿子正跟一个不认识的小孩子纠缠在一块,儿子高高地举着一个玩具,小孩子在哭。我快点走过去,
原来是儿子借了小孩子的玩具,小孩子要回家了,儿子却不想归还。小孩子的父母倒没生气,只不过不停地对儿子说:“这是弟弟的玩具,你看弟弟都哭了,你是做
哥哥的,如何能如此呢?……”看到这个场景,我有的尴尬,快点叫儿子归还玩具,但小孩子越哭,儿子就越不给。于是,我抓住儿子的手,盯着他的双眼,深吸一口气,然后尽可能平静地说:“把玩具还给弟弟,不然大家立刻停止玩耍,回家。”儿子盯着我看了几秒,忽然“哼”地一声,把玩具扔到了地上。
我顿时火了,但我又不想当着其他人的面训斥孩子,于是我说:“我对你说:第一,你如此就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第二,下来把玩具捡起来向弟弟道歉,第三,立刻回家。”哪个知儿子不但一点不配合,反倒满脸怒容。我接着说:“我数到十,假如你还不道歉,也不下来,我就自己走了。一,二……”十数完了,儿子还是没反应,我立刻掉头就走。我了解,他必然会追上来。
果不其然,我走出不到二十米,儿子就追了上来,他刚挨近我,就在我腿上、屁股上狠狠地打了几拳。我回头瞪他,他不敢动了,我转身,他就又追上来打我,反复了几次之后,才乖乖地跟在我后面走,但只须我回头看他,他就扭头不看我,伸手拉他,他也不理。
我一直觉得在那样的状况下,我可以那样平静地处置,实在可圈可点。第一我没当众斥责儿子,维护了他的尊严;第二我让他了解地了解我们的行为是不对的;第三我让他了解有的规则不遵守就要遭到惩罚。
可后来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怎么看。
还是在那个游乐区玩,儿子哭着跑过来,说有人推了他一把,他差点从滑梯上摔下来,吓坏了。推他的那个小孩子快点跟了过来,紧张地跟我说:“阿姨,我不是有意的……”看着两个孩子,我忽然发现:他们是那样的无助!挨欺负的有委屈,犯了错误误的有恐惧,他们到我面前来,就是期望我可以给他们爱,而不是告诉他们:你错了。
我伸出手抱住了儿子,舍弃了以前“男子汉不哭”、“勇敢一点”的说教,只不过告诉他:“母亲在。”我又摸了摸那个小孩子的头:“没事啊,别怕。”非常快,儿子就不哭了,主动离开我的怀抱,两人又拉着手疯跑去了。
看到了这一点,我想起了上次的事情。我知道了儿子当时的愤怒与无助,知道了是他的那份恐惧和心痛。数数那种方法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冲击和伤害,我没办法领会,他跑过来踢我,只不过表达心中的恐惧:母亲是否生我的气了?母亲是否不要我了?我真期望时光可以倒流,让我可以回到当时的场景,可以抱一抱儿子,并对他说声“对不起”啊。
记得有如此一句话:“任何不可爱的行为,都是在呼唤爱。”放在孩子身上,更是这样:孩子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最需要爱的时候。
假如下次还发生类似的事情,我想我会如此处置:
1、不给他贴任何标签;
2、携带爱意告诉他:你筹备好了再下来,母亲等你。
3、替他道歉。
4、拥抱他,然后启发他去学习刚刚发生的事情。
孩子闯了祸,本身就是紧张而害怕的,为何必须要立刻逼他们立刻知道所谓的事实呢?先替孩子道歉,则是用主动承担责任的方法来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其实,只须能感觉到来自爸爸妈妈无条件的接纳、允许和爱,孩子自然会调整所谓的偏差行为。
重点是,身为爸爸妈妈,能做到无条件的爱吗?
想要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就先得给自己无条件的爱,由于水满自溢呀。所有你不可以接纳孩子的东西,都是你不可以接纳我们的东西而已。所以,感谢孩子吧,他们是生命最宝贵的礼物,他们来到大家的生命中,不是为了让大家教育他们,而是为了让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当大家成为更好的自己后,孩子就会朝大家想要的方向进步。
这份礼物,你了解了吗?